2009年1月6日 星期二

松鼠


赤腹松鼠為台灣最常見之松鼠,俗名蓬鼠。在本省發現過四種,其亞種名很難確定。體背面深褐色,腹面栗赤色,是四亞種的共同特徵。細分的話,有的腹面為一致的深赤栗色,有的腹面中央有一雜色縱帶,有的腹面中央有一灰褐色縱帶,是確認亞種的根據之一。分佈從平地至三千公尺均可見。生活於林木區,白天活動,但集中於清晨或黃昏時刻。喜築巢於闊葉樹上,有固定的生活領域。雜食性,主要以嫩葉、核果等為食。有剝樹皮、破壞森林之行為。在秋天常將核果集中儲存,以渡隆冬。每年三月、七月兩次繁殖期,每胎產二至三隻。



這是台灣最常見的松鼠,從平地一直到海拔2500公尺的森林都看得到,牠們的棲息地種類十分廣泛,也很能適應人類破壞後的環境,不論在果園、竹林、潤葉林、針葉林裡,牠們都可以適應得很好,幾乎是在樹上生活的哺乳動物當中最為優勢的一種。日據時代赤腹松鼠曾經被帶到日本的動物園中供人觀賞,自從關東大地震,赤腹松鼠逃出園外以後,不數年已成為當地一種族群龐大的歸化動物,赤腹松鼠適應力之強,由此可以想見一斑。

沒有留言: