2009年1月6日 星期二

這是老虎的影片

這是鬥魚的影片

鬥魚



雄鬥魚會負責守護泡泡巢上授精完的魚卵,驅逐其他接近的鬥魚,免得被貪吃的魚吃了,當然也包括原本負責交配產卵的雌鬥魚。有人說雌鬥魚會吃自己產下的授精卵,所以雄魚為了保護魚卵會去攻擊牠;但也有說法是雌鬥魚想要幫忙照顧魚卵,會協助將魚卵啣到泡泡巢上孵化,只是被雄鬥魚誤認是吞食的動作而遭受攻擊。但不管如何,有飼養鬥魚的人在鬥魚交配產卵完之後,趕緊將其隔離就是了,免得遭受「愛卵心切」的雄鬥魚無情的攻擊

大象


大象吃青草、樹皮、樹葉等多種不同的食物。大象用長鼻攀折樹枝、把樹連根拔起,還把另一些樹的樹皮剝光,讓樹木枯萎。大象就這樣把森林變為開闊的林地,使燎原野火易於發生,終於把那個地帶變為無樹平原。  大象所作所為並非完全是破壞。在若干方面,大象也使那個地方豐足,因而使其他動物易於生存。大象遺留一些倒下的樹木和折斷的樹枝,讓吃枝葉的動物得到額外的食物,在乾涸的河床掘井,於是在乾旱時期也有水供應;又在鈉質豐富的泥土上,用腳和象鼻開出鹽澤地。

這是大象的影片

松鼠


赤腹松鼠為台灣最常見之松鼠,俗名蓬鼠。在本省發現過四種,其亞種名很難確定。體背面深褐色,腹面栗赤色,是四亞種的共同特徵。細分的話,有的腹面為一致的深赤栗色,有的腹面中央有一雜色縱帶,有的腹面中央有一灰褐色縱帶,是確認亞種的根據之一。分佈從平地至三千公尺均可見。生活於林木區,白天活動,但集中於清晨或黃昏時刻。喜築巢於闊葉樹上,有固定的生活領域。雜食性,主要以嫩葉、核果等為食。有剝樹皮、破壞森林之行為。在秋天常將核果集中儲存,以渡隆冬。每年三月、七月兩次繁殖期,每胎產二至三隻。



這是台灣最常見的松鼠,從平地一直到海拔2500公尺的森林都看得到,牠們的棲息地種類十分廣泛,也很能適應人類破壞後的環境,不論在果園、竹林、潤葉林、針葉林裡,牠們都可以適應得很好,幾乎是在樹上生活的哺乳動物當中最為優勢的一種。日據時代赤腹松鼠曾經被帶到日本的動物園中供人觀賞,自從關東大地震,赤腹松鼠逃出園外以後,不數年已成為當地一種族群龐大的歸化動物,赤腹松鼠適應力之強,由此可以想見一斑。

2008年12月30日 星期二